【温馨提示】传染病防控|秋冬常见传染病防护指南

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维护身体健康,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秋冬传染病。常见秋冬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场所注意佩戴口罩,尤其是春季的时候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更应提高警惕。秋冬季节,病毒来势汹汹,一定要警惕这几种超活跃的传染病,如果发现孩子和家人疑似出现上面的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去看医生,对症下药。

香港验血加VX:DNA662222

秋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秋季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温度较低,适合病毒存活。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维护身体健康,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秋冬传染病。

常见秋冬传染病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7天,多为2~4天。临床症状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为主要特征。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可达39℃~40℃)、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或不伴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

流感病程通常为4~7天,少数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之久。

儿童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成人多见。

新生儿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Ԥ

ʩ

1.加强流感检测

尽早发现疫情,做好疫情预测和预报,制定防范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有意义的新变种,尤其大流行株,提供疫苗生产和诊断试剂制备。

2.流感疫苗接种

实施流感免疫接种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流感流行造成的危害,减轻流感的疾病负担;保护接种者不患流感或是减轻流感症状、降低超额住院率和死亡率 。

3.服用预防药物

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流感病毒的针对性药物。

4.自我保护

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更不要带儿童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类流感疾病者的家中。节假日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不接触病禽和病畜。

5.知识教育

及时报告:发现类流感疾病暴发时,应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报告。

隔离:根据当地情况可进行当地个体或群体隔离,一般隔离7天,体温恢复正常后,隔离方可解除。

患者治疗:患者首先需要休息,必要时应卧床或住院治疗。多饮开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要严防细菌继发性感染。

接触者保护: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或服中草药进行预防。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

״

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Ԥ

ʩ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孩子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

֢

״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Ԥ

ʩ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3.及早治疗的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微量元素缺乏、铅中毒等慢性疾病。

4.调整饮食:饮食的配制,主要采用脱脂奶、米汤及糕干粉。

5.避免腹部着凉。不要让腹部着凉,腹部着凉很容易导致腹泻。晚上睡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着凉。睡觉应该保持腹部温度,给腹部盖上被子,避免着凉导致腹泻。

#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

״

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Ԥ

ʩ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手足口病疫情对少儿的危害,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4.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剂,连续6天。

#5

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手足口病疫情对少儿的危害,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

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低热、烦躁易激惹或拒乳,同时岀现皮疹。

●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出疹期

●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单房性,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疱液先为透明,很快变混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首先见于且主要位于躯干部,以后延及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部分患者可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黏膜处发生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

●水痘皮疹多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后期出现的斑丘疹未发展成疱疹即隐退。

●儿童患者症状和皮疹均较轻,成人患者症状较重。

Ԥ

ʩ

1.隔离患者,避免传染给周围同学或者幼儿园小朋友。

2.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公众场所注意佩戴口罩,尤其是春季的时候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更应提高警惕。

3.减毒活疫苗能有效预防幼儿及成人易感者发生水痘。

秋冬季节,病毒来势汹汹,一定要警惕这几种超活跃的传染病,如果发现孩子和家人疑似出现上面的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去看医生,对症下药。

微信制作:郭老师

微信审核:向老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d1.net.cn/13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