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10年:发生历史、现状与趋势

在这期间,无论是政府还是科学界、生产组织/机构对红火蚁的入侵危害问题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科技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努力,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对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分布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顾,并预测了发生趋势,以期为将来更好地做好该蚁疫情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一、我国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二、我国对红火蚁疫情的应对与管理体制

香港验血加VX:DNA662222

藏在小区草坪中的红火蚁蚁巢,专家提醒路边遇到这样的小土堆应该赶紧躲开,不要停留。

由于习性凶猛、繁殖力大、食性杂、竞争力强,在新入侵地易形成较高密度的种群等原因,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100种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侵入新的地区后,该蚁种群短时间内易暴发,对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均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加之可能适宜生存的地理范围非常广泛,因而成为一种受到高度关注的重大危险性害虫。2003年中国台湾地区、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至今已经10年了。在这期间,无论是政府还是科学界、生产组织/机构对红火蚁的入侵危害问题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科技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努力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这些努力仍然无法阻止红火蚁不断扩散蔓延和发生危害的势头。本文对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分布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顾,并预测了发生趋势,以期为将来更好地做好该蚁疫情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我国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1、发现历史

我国最早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的是台湾地区。2004年4月台湾官方公布的信息说明,2003年9~10月桃园、嘉义采集到了红火蚁,之后调查明确了桃园县、台北县、嘉义县等红火蚁发生分布,面积约4000公顷。2004年12月,遭到红火蚁入侵危害的除桃园县、嘉义县、台北县外,新竹县、苗栗县、宜兰县也出现零星疫情,累计发生面积近7000 公顷。2005年全岛估计发生面积为45250 公顷。至2007年11月虽然累计投入11亿元新台币(约2.7亿元人民币)开展防治,但是2008年发生面积仍然为37000多公顷。2011年被入侵危害的地区增至7个县市,发生面积共54670 公顷。由于建立了防治阻截带等缘故,虽然红火蚁还在不断传播扩散,但是目前主要发生区仍然被限制在台湾北部。2014年4月金门2个主要岛均发现了红火蚁发生危害,台湾地区累计发生区增至10个县市。

我国大陆最早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的是广东吴川大山江街道办事处。2004年9月23日,吴川市植物检疫站符立乾将在大山江街道办事处采集到的蚂蚁标本送至广东省植物检疫站,并报告了当地该蚁严重发生危害的情况。当天,笔者就收到了该标本,并会同张维球观察该蚁形态特征、鉴定种类。在高度怀疑该蚁是红火蚁后,随即向广东省植物检疫站询问吴川该蚁发生危害的具体情况,并让已在回吴川路上的符立乾返回广州,陪同由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检疫站组成的调查组于24日一同前往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取样。25日,调查组获得了该蚁各个虫态标本、行为特点、蚁巢特征、结构和危害症状等第一手资料,返回广州。经多次观察、研讨,9月28日笔者和张维球共同确认该蚁为红火蚁,并向广东省、农业部植物检疫管理部门提交了种类鉴定报告和防控对策建议。10~12月经植物检疫部门进一步普查,吴川红火蚁疫情范围增至7个镇(街)39个村委会(社区),面积约2000 公顷;深圳多个区、广州番禺等地也发现了红火蚁。

之后,广东省和其他省区继续开展普查,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了红火蚁发生危害。各地发现红火蚁的地点、时间、发生面积等情况见下表。其中,2004年~2005年记录具体到发现红火蚁的县(区),2005年以后重点记录新发现的其他省级区域。截止2005年6月,广东红火蚁发生区已有9个市17个县(市、区)53个镇(街)共150个行政村(社区),面积约12100 公顷;湖南张家界大庸桥公园、广西南宁西乡塘、玉林陆川等地也发现了红火蚁,发生面积累计370 公顷。2005年7月广西梧州岑溪、广东茂名茂南,8月广东茂名茂港、高州电白、河源东源、广西玉林北流,9月广东阳江阳春、福建上杭,10月福建龙岩新罗,11月广东梅州大埔等10个地区报道了红火蚁发生危害,合计面积近1900 公顷。之后9年中,2008年10月江西赣州、2010年10月四川攀枝花、2012年7月海南海口、文昌、2013年10月云南元谋、2013年7月四川西昌、2014年9月重庆渝北、2014年8月湖南嘉禾、11月武冈分别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总体来讲,发现初期大部分区域红火蚁分布呈点片状,尚未普遍发生。

我国初次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的主要地区、时间和初期发生面积

2、发生现状

传入中国大陆后,红火蚁主要是随着苗木、草皮、废旧物品等运输作长距离扩散传播的。2004年9月~2014年12月所记录到的54个传入地区的传入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6个地点可能是随草皮、苗木运输传入的,占85.2%;5个地点可能是随废旧塑料运输传入的,其他3个地点分别可能是随建筑材料、奶牛饲料、运土机械等运输而传入的。

传入中国大陆后红火蚁传播扩散速度很快。根据笔者的记录和农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最初发现4省区35个县区,2008年为5省区50个县区,2011年为6省区103个县区,2013年为7省区169个县区,2014年已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海南、四川、云南、湖南、重庆等9省(市、区)200余个县区(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其中,广东珠江三角洲及周边、西南部、广西中部至东南部、福建西南部等地区红火蚁均已较为普遍发生。例如,2013年11月广东省有88个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入侵灾害。2011年12月,广东惠州确认红火蚁疫情发生面积1.22万 公顷,发生区域涉及到全市所有县(区)、60个镇(街)、561个行政村(社区),2014年9月发生面积增至5.4万 公顷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侵入了1017个行政村(社区)。该市所属的惠东县2014年6月红火蚁发生面积为1.95万公顷,其中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的有0.53万 公顷;侵入的行政村为22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79%。2014年9月河源市有36个镇(街)80多个行政村(社区)发生红火蚁。

典型的火蚁咬伤患处在一个月内的变化

3、发生趋势

在应用相关模型推测出1995~2003年发生县区数量的基础上,分析了1995~2014年被入侵县级区域数量变化动态(见下图)。其数量增长动态可划分为明显的2个阶段,一是入侵起始至2008年为扩散初期,以每年3~5个县区的低速增大;二是2009年后的快速扩张期,每年新增县区在20~30几个。对其传播扩张趋势的预测结果显示,该蚁已经进入快速扩散传播期,今后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年约可能增加30余个县区,主要呈现由普遍发生区向周围临近地区逐步扩大和不断进行较远距离跳跃性侵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扩散,直至扩展侵入的空间接近该蚁的生物学忍耐极限区域,其速度可能将减缓。

中国大陆被红火蚁侵入的县级区域数量增长动态。本图部分数据引自陆永跃(2014),2004年以前的数据为根据(2008)所建立的模型推,2004~2013年调查记录数据,2014年数据为2013年加上2014年新发生的县区。

二、我国对红火蚁疫情的应对与管理体制

1、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案的制订与颁布实施

发现红火蚁发生后,2004年11月11日台湾、2005年1月17日大陆均发布公告,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实施严格管理。

2004年9月4日台湾拟定《红火蚁防治3年行动计划》(2005年-2007年),12月7日经“防治红火蚁工作会报”会正式通过;2004年12月制定了《红火蚁标准作业程序》,内容包括“红火蚁侦察、监测与防治效果评估标准作业程序”、“红火蚁咨询标准作业程序”与“红火蚁防治标准作业程序”等3部分,2013年11月修订到了第6版;还陆续颁布了“防治人员施药标准作业程序”、“施药饵剂落药量监督标准作业程序”、“防治施药机具流量检测标准作业程序”、“花卉、种苗及栽培介质防范红火蚁移动管理作业要点”、“营建基地红火蚁侦察、防治及植栽与土石方移动管制标准作业程序”、“经济部防治红火蚁之砂石移动管制方案”、“红火蚁防治药剂领发放及仓库管理作业注意事项”等近10项,基本建立了红火蚁监测、检疫、治理政策与技术体系。

火蚁群会紧紧缠住任何高出水面的东西,不管是防护网、植物,还是一根好奇的手指。

为了探索并建立规范的长效工作机制,2005年1月17日农业部发布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农农发[2005]1号),6月发布了《全国红火蚁疫情根除规划》、《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培训计划》、《中国大陆红火蚁风险分析报告》等,7月在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制定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月编印了《红火蚁检疫手册》。其他多个部门也作出了相应的政策规定。2004年11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防范红火蚁传入的警示通报》(国质检动函[2004]929号),规定对入境口岸红火蚁实施检疫;2005年4月下旬,成立了红火蚁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2005年1月28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加强红火蚁检疫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办造发[2005]7号),7月15日颁布了《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林造发[2005]100号)。2005年3月15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红火蚁伤人事件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05]54号)。这些政策和预案的颁布将重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工作从仅属于部门的职责提高到了政府层面,上升为政府行为,为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红火蚁等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突发疫情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依据农业部等相关政策,多个省(市、自治区)多次发布了开展红火蚁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的通知。2004年11月13~14日,《广东省红火蚁疫情控制工作方案》经农业部组织专家讨论通过。2005年2月6日湖南、4月4日广东、4月28日重庆、5月17日广西、12月1日福建、2009年11月江西、2013年1月海南、2013年11月云南等制订并颁布了相应的防控应急预案,提出了调查监测、防治技术方案,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例如,广东省农业厅2013年2月4日发布了《红火蚁发生点、监测区范围划定和管理办法》(粤农[2013]25号)。多地卫生部门也制订了红火蚁伤人防治应急预案。

基于科技研究,并试用和修改完善,我国大陆已经颁布了7项标准,分别是《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GB/T20477-2006、《红火蚁检疫规程》GB/T23634-2009、《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GB/T23626-2009、《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GB/T17980。149-2009、《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NY/T2415-2013、《苗圃红火蚁防治技术规程》DB44/T598-2009、《红火蚁防控效果评价标准》DB44/T1323-201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编制的《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也即将颁布。由此可见,通过不断努力,我国大陆基本上形成了红火蚁检疫鉴定、调查监测、药效评价、化学防治和效果评价等专门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有效防控该蚁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技术基础。

2、管理与研究机构的设置

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是有效应对红火蚁入侵疫情、做好防控工作的组织保证。组织开展并解决红火蚁防控的关键科技问题,可为有效防控该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达到以上目标,中国台湾、大陆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4年4月台湾地区组成紧急防治小组,10月5日成立了“防治红火蚁工作会报”,由农业、环保、卫生、教育、内政、经济、交通、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中研院等多个部门和大学联合组成了防治组织,农业部门负责召集和协调工作,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与决定防控红火蚁相关的分工、计划/规划、策略、经费、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科技研究等,并相继成立了“防治红火蚁工作查核小组”、“农地入侵红火蚁防治工作小组”等。其他相关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组织,如2004年10月20日,海岸管理部门成立“防治入侵红火蚁应变工作小组”。2004年11月1日,台湾地区农业委员会成立“红火蚁防治中心”,由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嘉义大学、屏东科技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成,设置在台湾大学昆虫学系,负责红火蚁教育倡导、训练、侦察、鉴定及防治规划与执行。

红火蚁进化出了可以浮水的能力,在巢穴内水位上升的时候,红火蚁会抱紧成一个蚂蚁球漂浮在水面上,工蚁会将卵和幼虫包裹在内,直至漂到干燥的高地。

中国大陆也建立了专门的组织和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红火蚁防控和开展科研工作。2004年12月,广东省农业厅、卫生厅联合成立了“红火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1月,广东省召开了由16个省直部门参加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红火蚁防控工作;4月5日,成立了“广东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农业厅厅长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农业厅等省直16个部门。当时,广东各个地市发生区政府也都相应成立了红火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4月下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了红火蚁防控应急领导小组。2005年5月,广西成立了红火蚁疫情应急防控指挥部。2005年9月,福建省发生红火蚁后,其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决策职能由2002年成立的福建省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治指挥部行使。2006年9月,为整合力量,共同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全国红火蚁联合监测与防控协作组”,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海南等省区植物检疫机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大学、科研院所组成。2010年11月12日,四川省召开了农业、林业、住房与城乡等部门组成的联防联控红火蚁协调会议,应对侵入该省局部地区的红火蚁。2012年7月31日,海南省成立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农业厅成立了“红火蚁防控工作组”。2005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整合研究条件和力量,致力于开展红火蚁防控理论技术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民众等防控红火蚁提供科技支撑。

三、红火蚁入侵中国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遗传多样性证据证实,红火蚁从南美传入北美之后,又从美国传入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澳大利亚。红火蚁之所以会入侵中国,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与红火蚁主要发生国家和地区贸易交流频繁,数量巨大,携带传入风险高。红火蚁长距离传播是依靠交通运输而进行的,主要是随着感染蚁群的各类物品、机械等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进行扩散传播。中国与红火蚁原分布区和严重发生区南美、北美诸国尤其是美国之间交流、贸易十分频繁,数量巨大。从这些地区经常进口原木、树皮、废物原料(废旧纸张、塑料、电器、机械)等,很可能携带红火蚁侵入中国。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是20年或者30年,我国大陆红火蚁将处于快速扩散、蔓延时期,被入侵的区域将迅速增加。一些问题的存在较为明显地影响着我国红火蚁的有效防控。基于红火蚁早期发现和实际发生情况所提出的根除策略仅适用于发生面积不太大、范围清楚、相对独立或者隔离强的区域。目前,一些地区红火蚁已经较为普遍发生,根除的可能性很小,需要根据实际发生情况确定合适的防治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的应对策略与办法如下:

(1)继续实施严格的入境检疫,降低入境物品逃避检疫监管的机会。检疫物品范围应更宽一些,重点检疫来自于或者中转自于发生红火蚁的国家(地区)的物品。

(2)抓住源头管理,搞好可能携带红火蚁传出的物品产地(来源地)的防控工作,降低传播风险。这是阻断和延缓红火蚁扩散蔓延的关键。

(3)完善和落实多部门防控红火蚁协作机制,应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责任、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内容,及时检查督促,开展绩效评估,甚至建立追责制度,全面实施红火蚁防治工作。

(4)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承担红火蚁防治工作,应是解决工作效率较低下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

(5)对于相对独立、隔离且范围有限的发生区可采取根除的策略,对大面积发生区域建议采用重点管理策略,严重发生区、人群活动密集区、运出高风险物品的生产或者来源区等应是管理重点。

文章原载于《植物检疫》2015年第2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d1.net.cn/16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