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快速恢复 猪价进入下行区间

主要受全国猪肉市场供给显著增加影响,猪肉价格连续回落,本轮猪价已进入下行区间。生猪产能的持续增长使猪肉供应显著增加,市场供应能力改善,自今年元旦开始,全市生猪出栏价格历时6个月持续下探,由1月份均价35.前期养殖户对持续高位的猪价走势持乐观态度,对生猪压栏惜售,同时,大量小养殖户购买成品猪进行二次育肥。在后期猪价趋稳的条件下,养殖进入低盈利阶段。

验血检查咨询:DNA262728

今年以来,随着前期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增、改扩建生猪养殖场产能持续释放,我市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已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主要受全国猪肉市场供给显著增加影响,猪肉价格连续回落,本轮猪价已进入下行区间。

一、生猪生产基本特点

(一)生猪产能显著恢复。

自2018年下半年始国内多省市被“非洲猪瘟”席卷,生猪调运受限,全市生猪存出栏量双降,2019年我市在遭受“非瘟”重创后,2020年又叠加新冠疫情,生猪存出栏量严重滑坡。经过不断努力,今年6月末,全市生猪存栏已达到207.1万头,恢复到2017年水平的93.5%,已经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6万头,能繁母猪占猪群比为10.2%(科学的母猪存栏结构比例为7%,一般不超过10%),保持高位,生猪基础产能持续增加,为后续生猪产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今年上半年监测的三个生猪养殖大县(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存栏情况显示,存栏量呈逐月递增态势。生猪存栏从一月末的164.3万头增长到6月末的186.77万头,占全市生猪总存栏量的90.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从一月末的18.2万头增长到6月末的19.54万头,占全市能繁母猪总存栏量的90.5%。

随着生猪稳产保供政策落地,新增、改扩建养殖场产能持续释放,生猪出栏量迅速增长,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79.97万头,已与2017年同期水平相当。据目前产能推测,全年出栏量预计将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二)项目建设方兴未艾。

上半年,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生猪养殖在建项目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同比增加了17个,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9个;上半年完成投资13.63亿元,同比增长了4.1倍。其中,今年新增项目15个,同比增加了11个,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4个。新增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了5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3.7倍。

(三)出栏价连续下跌。

生猪产能的持续增长使猪肉供应显著增加,市场供应能力改善,自今年元旦开始,全市生猪出栏价格历时6个月持续下探,由1月份均价35.7元/公斤跌至6月份均价15元/公斤,降幅高达57.7%。

(四)养殖进入低收益阶段。

生猪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防疫人工成本增加,多重因素挤压生猪养殖收益,养殖收益持续减少。6月7-11日,用于衡量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指标——猪粮比价下跌到5.88∶1(盈亏平衡点约7∶1,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6月21-25日,跌至4.9∶1,低于5∶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据测算,全市生猪养殖利润从高峰期每头平均盈利3000元跌至盈亏临界点。从不同养殖模式看,自繁自育养殖场仅可保本微利,外购仔猪育肥养殖场因前期购入仔猪价格(3月份约1500元/头)过高已开始亏损。

二、三大因素叠加导致价格持续下跌

(一)市场调控措施显出效果。

2019年猪瘟疫情稳定后生猪疫情 数据,在一系列稳产保供政策的刺激下,互联网、汽车制造等行业资本大量涌入生猪养殖业,加快了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在进口猪肉、储备冻肉持续投放等“组合拳”下,随着上个生产周期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给快速增加,拉低了生猪价格。

(二)产能恢复超预期,肥猪集中出栏。

前期养殖户对持续高位的猪价走势持乐观态度,对生猪压栏惜售,同时,大量小养殖户购买成品猪进行二次育肥。但是生猪产能恢复超过预期,恢复的产能逐步兑现为出栏,眼见价格越跌越低,存栏量仍在不断囤积,养殖成本和风险持续递增,大量中小型养殖户集中抛售,形成“踩踏效应”,进一步拉低了价格。

(三)消费需求阶段性减弱。

随着气温升高,消费者的饮食结构更加多元化,猪肉消费进入阶段性淡季,由于终端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增长,市场消化速度放缓,需求持续疲软推动猪价持续下降。

三、下半年生猪价格稳中盘整,养殖收益低盈利

(一)政策调控抑制猪价过度波动。

为平衡市场供需,缓解生猪养殖业的恐慌情绪,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启动了第三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猪价持续下跌趋势已扭转。但由于前两轮收储企业冻肉储存已基本充足,夏季高温使终端消费低迷,供给总体趋于宽松,猪价上涨缺乏动力。因此,预计猪价将以稳中盘整为主。

(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猪价下行空间。

据测算,当前每公斤生猪养殖成本较常年增长了近三成。其中,饲料方面,6月份饲用玉米2.98元/公斤,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34.8%;育肥猪配比饲料3.60元/公斤,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13.9%。防疫方面,猪瘟疫情后养殖场普遍进行了改造并增加了洗消、烘干、检疫等设备。按每车进场一次测算,“洗车+三级消杀+烘干+检疫”等环节费用,平均每车增加了约500元。人工方面,出于防疫需要,猪场养殖员一般要一个生产周期(3-4个月)结束后才能休假生猪疫情 数据,平均工资已由“非瘟”前的3000-5000元/月增至7000-10000元/月,工资增长了一倍有余。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既限制了猪价继续下行的空间,也制约了养殖效益的提升。在后期猪价趋稳的条件下,养殖进入低盈利阶段。

四、推进生猪养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生猪市场监测预警。

当前,国内生猪养殖仍以中小养殖为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比例较低,2020年全国主要上市猪企市场占有率仅有12%。“大行业、小企业”的市场格局,使生猪产业始终难逃“猪周期”。在这种养殖大环境下,我市农业部门要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生猪行业和猪肉市场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生猪产销的调控引导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自主调节生产经营决策,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变化。

(二)优化养殖模式促进降本增效。

随着牧原、正大、双胞胎等大企业落户我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成为主流,全市规模化(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率已达到80%。要继续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优化养殖模式、提升养殖水平降本增效。一是推进养殖场进行“三防”(防病、防臭、防非瘟)改造,以减少猪群交叉感染,减小疫情传播范围;二是充分利用我市生猪种业的基础优势,推广优良品种选育,扩大优良品种养殖规模,提高品种优势,降低疾病风险;三是助推中小生猪养殖企业向育种、养殖、饲料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经营模式转变,通过工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三)稳定养殖规模打造猪产品全产业链。

按照“一头猪”工程布局,围绕稳产能、延链条、增效益,对生猪养殖环境容量实行全市统筹,不再盲目追求扩大生猪养殖总量。鼓励生猪产业项目同步配套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集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深加工、饲料加工、冷藏、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d1.net.cn/61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