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侠骨文心飘一羽 孤怀统揽慨平生

先后共创作35部武侠小说,包括《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侠骨丹心》、《冰河洗剑录》等。相比之下,金庸的作品往往表现的是生活在武侠世界里的侠客,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虽然不再写武侠小说,却没有封笔,他先后写了《名联观止》、散文集《笔花六照》,里面有许多对过去师友的回忆,情深意长,文采飞扬。梁羽生曾为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

验血检查咨询:DNA262728

1月31日,武侠文学作家梁羽生在悉尼安葬

人物小传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毕业后,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1954年,署笔名“梁羽生”发表小说《龙虎斗京华》,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风气之作。先后共创作35部武侠小说,包括《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侠骨丹心》、《冰河洗剑录》等。1987年,侨居澳大利亚。2009年1月,病逝。

生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慷慨陈词,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

1月31日,著名武侠文学作家梁羽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安葬。与他同样享有盛誉的作家金庸送去挽联表达敬意:“悼梁羽生兄逝世,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与此同时,海内外众多梁氏武侠小说的爱好者也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梁羽生与金庸、古龙并称“武林三绝”,他的武侠小说曾盛极一时梁羽生武侠小说人物排名,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其中《萍踪侠影》、《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深受读者、观众喜爱。

据了解,自1月22日梁羽生逝世以来,全国各地书店里的梁羽生作品就开始热销,至今还在加印。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

“从1954年到1984年,30年,35部小说,160册,2000万字的‘刀光剑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表示,梁羽生是做到了著作等身的一位作家——160册书堆起来,足有一人高了。

在梁羽生看来,与武侠小说结缘,实属偶然。1954年的他,还是一名普通报纸编辑,应好友《新晚报》总编辑之约,硬着头皮创作了报纸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不料一纸风行,并因此成为新闻人物。

晚年,梁羽生回望自己的创作生涯感慨万千:“往事并不如烟,要说是说不完的,能说多少就多少吧。这正是:旧梦依稀记不真,烟云吹散尚留痕。”他的话,如同他的葬礼,一如既往的低调,却不妨碍他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以及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他生前最常提起的一句话是“宁可无武,不可无侠”,认为武是一种手段,侠才是目的。最能体现他“侠”精神的人物是《萍踪侠影》中的张丹枫和《冰河洗剑录》中的金世遗,“张比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个道德观念,金比较接近道家,他本身没有一个规范,可能会有一些小过错,但本性是善良的,整体还是好的。”

“梁羽生笔下的大侠梁羽生武侠小说人物排名,具有爱憎分明的是非立场,艰苦奋斗的侠义作风,文武双全的过人才干,大义至上的高尚爱情,已经成了正义、善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孔庆东评价说,新派武侠小说如果没有梁羽生,那就好像《三国演义》里没有关羽一样,好像《水浒传》里没有武松一样。说得实际点儿,如果没有“开山立寨”的梁羽生,也就不会有后来应运而生的新派武侠的“真命天子”金庸。

电影导演张纪中评价说:“梁羽生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感很厚重,应该说他笔下武侠世界中的人都生活在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中。相比之下,金庸的作品往往表现的是生活在武侠世界里的侠客,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无悔朋友,无愧国家

上世纪80年代“金盆洗手”,到澳大利亚与子女团聚,定居悉尼,本应颐养天年的梁羽生始终不肯闲下来。虽然不再写武侠小说,却没有封笔,他先后写了《名联观止》、散文集《笔花六照》,里面有许多对过去师友的回忆,情深意长,文采飞扬。2008年,他荣获澳大利亚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梁羽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爱国者,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即便是在轮椅和病榻上,他依然每天诵读中国诗篇。他最爱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他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是在1947年,当时就被词作厚重的历史感和宏大的气魄深深感染,以后每次重读,都不禁心生感慨。

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感到很振奋,虽不能亲自去北京看奥运,但会一直关心,并在疗养院里看电视,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当问及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时,他说,那就是还没看到祖国真正强大起来。祖国已经比过去强大和繁荣多了,也进步多了,但还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社会。“花好、月圆、人寿,这三点是我对中国的祝福。中国真正强大是我最大的愿望!”他的话令人动容。

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涉及人生道路,我没有后悔,这个是最重要的。我写武侠小说没有后悔,我做人没有对国家不住,没有对朋友不住。”

梁羽生曾为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此联既含有书的名字,又在联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写照。

本报记者 吕绍刚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d1.net.cn/64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