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封堵重大疫情应急防控的漏洞,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才能真正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验血检查咨询:DNA66222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报

1.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温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如何加大改革力度,着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的关键,更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公共卫生法治体系的完善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根本制度保证和前提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规交易、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呼声空前高涨。我国现行的有关卫生应急的法律法规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均存在长期未修订、内容与时代不适的问题。因此,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就是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着力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补齐生物安全的短板,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实施,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

随着大部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职能从应急管理部中脱离出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明确指出卫生应急工作归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介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架构和职能调整时间较短,组织职能定位、不同层级组织部门间的合作协调体制、跨领域部门间的联动协同机制等内部体制机制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完善,导致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应急管理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衔接不畅。首先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完善“系统化、综合化”应急管理模式,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诊治地负责。该法规自2003年施行起至今从未修订完善,存在着与现阶段应急管理需求不相适应的部分,亟须根据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显露出的信息滞后和预警延迟等弱项尽快优化。必须以现有法律为基础和框架,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提升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与水平。

三、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是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的核心技术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治工作一直聚焦疫情防控需求,协调汇聚各方资源,紧密开展病原体溯源、检测试剂和药物疫苗研发等工作,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我国疫情科学防治水平和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应着力优化流行病学、病毒病原学、药物和疫苗研发、临床诊疗等领域的科研任务布局,研究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策略,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应急信息共享、创新平台共建,强化科研攻关力度和保障作用,缩小重大疫情科学防治的差距,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

四、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体系

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能够更加广泛地保障重大疾病的救治率和救治水平,是提高疾病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基础保障。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并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至关重要。此次疫情湖北武汉是主要战场,疫情特征主要是感染率、病死率非常高。感染对象涉及中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另外医务人员感染率也非常之高。这一现象暴露出的根本问题是疫情初期防控工作出现了严重漏洞,前期应急准备不足,应急预警和处置都有严重的漏洞。因此,必须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支付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虽然武汉和湖北省现在走上了正轨,但是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封堵重大疫情应急防控的漏洞,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才能真正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五、完善高效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急物资保障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物质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指出,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使用行政手段统筹调配物资。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区医药防护物资严重短缺,中央以强大的行政力量调动国家资源支援一线,通过社会动员鼓励号召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其背后隐藏的却是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机制不畅、社会动员方式单一、物资储备调运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建立健全物资统筹调配机制,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补齐重大疫情防治物资储备转运的短板,才能够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与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急能应。

六、完善高效统一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构筑高效统一的应急决策指挥体系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挥体制优势高效运转的组织保证。面对重大疫情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是重大公共卫生应急高效有序的组织保障。此次疫情伊始党中央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前方指导组也积极开展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军队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各地区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就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因此要改革和完善高效统一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就要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要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可以第一时间凝聚力量进行医疗救治和调查处置,并且能够及时地向地方党委、政府进行报告进而采取应急措施,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进一步的保障。同时健全的应急体系也会降低社会经济损失,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信心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由此来看,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是保证人民健康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制度保证。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2.不断提高全面依法应急防控能力

张爱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这就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遵循。

科学立法是前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立系统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工程,更是战“疫”的关键工程。必须秉承立法宗旨。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意志落实到抗疫的立法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起牢固的法律防线。必须抓住立法重点领域。近年来,SARS病毒、H7N9禽流感、埃博拉、新冠肺炎疫情等,都与人们滥食野生动物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问题是工作导向,实践是理论源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就是我们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总结现行法律制度实施中涉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及时补充完善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有关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相应劳动关系、合同关系等人民群众高度关切领域的立法。必须提高立法质量。立法质量关乎根本。着力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能有效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为国家定好规矩,为社会定好方圆。

严格执法是关键

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疫情防控期间“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人是严格执法的行为主体,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严格执法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必须规范政府行为,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必须加大执法力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时期,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坚决取缔、关闭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加大惩治非法猎捕、交易、运输、滥食野生动物行为力度,加强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必须加强督查追责。建立健全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管理体制,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抓严管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执法考核,促进依法执法监察,提升执法效能。

公正司法是底线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是推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必须以公开透明促公正、树公信。在疫情防控紧张期间,重点处理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司法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责任。诸如对朝令夕改、失职渎责的,对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散播谣言、捏造诋毁的,对拒不服从管理,甚至大打出手的,都严格依法予以惩处。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第一批涉及疫情防控的十个典型案例中,滥用职权、妨害传染病防治、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伤害医护人员等犯罪行为,已被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权力运行制约和法治监督体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公民守法是基础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是依法抗疫的主体力量。人民尊法、信法才会守法、用法、护法,这是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基础。必须加强典型示范效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率先垂范,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防控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加大新闻媒体普法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将法治精神宣传与典型案例报道作为疫情防控和舆情引导的重要内容,倡导和推动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自觉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必须积极营造法治信仰环境。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进行法治信仰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既要将有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公共安全卫生法等内容,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融于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又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疫情大考面前,我们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定能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向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为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3.敢担当 勇作为 做表率

王伟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在这次抗击疫情和统筹推进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冲锋陷阵、忘我付出的精神真真的体现了这一点。

“战区制、主官上”是天津战时状态的工作方式,战时思维、战时机制极大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创造力,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单玉厚的勇于担当作为的风范,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号召深深地融入到了骨子里。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事情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有担当有作为者,是善于创造和勇于创造的,只有不断创造,造福于社会和他人,也才能得到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担当作为须做出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担当作为”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是勇于担当作为的政党,作为党员干部,更是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只有这样,也才能够切实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意志和本领,这就对我们的党员干部提出了挑战,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就在于其缺少了担当的意志和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引用了宋朝大儒朱熹的名言,“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心”中如果没有了担当的意志,那么即使有担当的本领,也不会充分施展,进一步说,“欲”如果占据了心中的大部,那担当作为更是很容易化为灰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而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的意志也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更谈不到担当作为的践行。

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百姓,党员身份、干部身份实际上是一种职责,是一种核心凝聚,群众能否凝聚共进、能否团结一致,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作为,“人不率则不从”源于宋朝名臣宋祁所言,是宋仁宗用兵陕西时,其上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作为统帅只有身先士卒、做出表率才能让士兵听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党员干部来说是严峻的挑战,但2020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关键时刻,党员干部的“表率”就更为重要。

“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不容否认,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着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问题,不管是不愿、不敢还是不会,关键原因就在于其内心的“私”,人既然为人,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同岗位、不同位置,责任虽然不同,但只要心中有“责”,体现在行动上自然就能“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固然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一种鼓励,但对领导干部来说,更应体味其中的蕴意,那就是不断振奋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在自己的职责岗位上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担当作为须以身作则

“身不先则不信”,让人信服的基础就是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不是一个新名词,却时时提醒着人们应承担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责任,时刻保持警醒,经常对照检查、检视剖析、反躬自省。”这样的英雄模范就是有一颗“以身作则”的心,有时时“以身作则”的行,真真的实现了“知行合一”,所以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受到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疫情的出现,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党员干部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重大疫情应急条例,能否“以身作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盛衰和成败。事实证明,正是这些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以身作则、干事创业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做到了,人民群众是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的。客观地说,社会是复杂的,面临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正是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担当作为需要“以身作则”,更需要有真本事,真本事从哪里来,一是从学习中来,二是从实践中来,“干部干部重大疫情应急条例,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只有干字当头,积极肯干,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不断增强本领,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新的突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这种联系靠什么,固然需要一种有效体制和机制,但更需要党员干部自身的责任心和担当力,“责任和担当”是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有了责任和担当,群众自然能向你敞开心扉,自然能够和你推心置腹,甚至能够和我们党员干部一起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新时代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同时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作为追梦人更是要始终把敢担当、勇作为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强烈的时代感、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率先垂范,奋力拼搏,这才不负于伟大的时代!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d1.net.cn/705463.html